名家
- 拼音
- míng jiā
- 注音
- ㄇㄧㄥˊ ㄐㄧㄚ
- 词性
- 名词
名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家
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究。代表人物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
英the School of Logicians;
英famous expert;
名门。
英influencial family;
引证解释
战国 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为 邓析、惠施、公孙龙 等。 《庄子·天下》有名家辩辞的记录。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
《汉书·艺文志》:“名家者流盖出於礼官。”
梁启超 《论诸家之派别》:“名家言起於 郑 之 邓析而 宋•之 惠施 及 赵 之 公孙龙 大昌之。”犹名门。
引《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昔 甘茂 之孙 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晋•陆机 《吴趋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
宋•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 太宗 时遂为名家。”
清•洪昇 《长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备。”引《汉书·艺文志》:“汉•兴有 齐 鲁 之説。传《齐论》者……惟 王阳 名家。”
唐•韩愈 《祭张给事文》:“惟君之先以儒学名家。”
宋•何薳 《春渚纪闻·赵安定提研制》:“《研谱》称 唐•人最重 端溪 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为数板,用精铁为周郭。 青州 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宝□。”
清•任泰学 《质疑·经义》:“传之解经注之解传,各自名家其实未必尽得。”指有专长的著名人物。
引明•胡应麟 《诗薮·唐下》:“大家名家之目前古无之。”
清•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
冰心 《晚晴集·空巢》:“请名家写一篇书评比登天还难。”
国语辞典
名家
网络解释
名家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派之一)
名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 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其与“儒家”、“道家”等并列为“六家”。
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
名家作为一个学派并非有着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而仅仅在于他们都以“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与其他学派相区别。在名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又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
《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鈲鋠析乱而已。
名家的字义分解
名
拼音 míng 部首 口 总笔画 6名 [ míng ] 1. 人或事物的称谓。 如 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 如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 如 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 如 不可名状。 5. 声誉。 如 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 如 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 如 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 如 三名工人。 [更多解释]
家
拼音 jiā,jia,jie 部首 宀 总笔画 10家 [ jiā ]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如 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 如 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 如 “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 如 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 如 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 如 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 如 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 如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 如 一家人家。 10. 姓。 家 [ jia ] 1. 词尾,指一类的人。 如 老人家。 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 如 水生家 家 [ jie ] 1. 词尾,同“价”。 如 整天家。成年家。 [更多解释]
名家的分字组词
名家的近音词、同音词
名家的相关词语
【名家】的常见问题
-
名家的拼音是什么?名家怎么读?
答:名家的拼音是:míng jiā
点击 图标播放名家的发音。 -
名家是什么意思?
答:名家的意思是:①.以专门学问著名。②.名门。③.古代九流十家之一,为战国时的学派,其说在循名责实,而结果流为诡辩。始于邓析、尹文,其后有惠施、公孙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