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随人月一痕赏析

《感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水清澈无尘,融入了碧蓝的虚空中,微风吹来一片枯叶,飞舞飘散。湘江的女儿何时能够降临,站在夕阳下,却还不肯归去。闲散地佩戴着仙人的酒瓢来到柳汀,柳树旁边有一颗孤独的酒旗星。夕阳斜斜欲落,却无人愿意留恋,只有烟雾笼罩的林间作为孤独的画屏。走到篱笆边,菊花已经变黄,相逢的人也无法改变往日的芬芳。自怜在失意和秋风之后,仍然为自己举起一杯寒冷的花酒。无需通过占卜来预知这一生的命运,死去之后没有心思再度出现。不要谈论竹篱茅舍的琐事,红叶树正悲伤地浸染秋天。孤独地步行在荒山上,日落的时候,数声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伴随着游魂的足迹。重重的山岗和蜿蜒的溪涧,走也走不尽,恍惚之间,随着人们的步伐,只留下一道微弱的痕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秋水无尘,碧虚空灵,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清新之美。枯叶在风中飞舞,折射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中提到的潇湘帝子指的是楚怀王的女儿,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事物,作者渴望这份美好能够降临到自己身上。诗中出现的酒旗星、烟林作画屏等意象,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增添了诗词的浪漫和幻境感。

诗人通过描绘菊花变黄、斜阳欲落等景物,表达了时光流逝和岁月无情的主题。诗中的人物和情感都显得孤独而无奈,作者自怜失意,但仍然举杯祝福自己。诗末的表达更加深刻,作者认为人生无需依赖占卜或命运,死后也无需再次出现,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感受秋天的忧伤和美丽。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