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南渡钧枢后,
宣和节义门。
依然窭人子,
不似贵公孙。
苦李无谁采,
甘棠在处存。
遥知宦游地,
巷哭更招魂。
中文译文:
挽辞建昌詹使君(题名)
第一首:
自南渡钧枢之后,
在宣和节义的门下。
尽管仍是贫穷之人,
并不像富贵的公孙。
苦李花无人采摘,
美丽的甘棠却依然存在。
遥远地了解到仕途之地,
街巷中的哭声更加招引亡魂。
第二首:
南渡钧枢之后,
在宣和节义的门下。
依然是贫困的子弟,
与富贵的公孙不同。
苦李花无人采摘,
美丽的甘棠依然生长。
遥远地了解到宦游之地,
巷子里的哭声更加招引亡魂。
诗意和赏析:
这是刘克庄写的一首挽辞诗,用来怀念建昌詹使君。诗中描绘了南渡钧枢(指北宋时期钦宗)之后的时代,以及作者对时代变迁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首先,诗中提到了宣和节义门,宣和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官职,节义门则指的是宣和节义使的门下。这里可以看出,詹使君曾在官场中担任重要职务,但他的遭遇并不如贵族公孙般幸福富贵。
其次,诗中提到了苦李和甘棠两种花。苦李花被忽视而无人采摘,而甘棠则在某个地方依然存活。这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揭示。苦李花象征着贫苦人民,他们的努力和价值被忽视;而甘棠则代表着美好而富裕的生活,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分化。
最后,诗中提到了宦游之地和巷子里的哭声。宦游指的是官员在地方任职,离开家乡的情况,而巷子里的哭声则暗示着人们的痛苦和无奈。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认为在宦游之地,人们的苦难不断,社会的伤痛愈发显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建昌詹使君的挽词,揭示了北宋时期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作者以质朴的词句,表达了对贫困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示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触动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