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蚓秋蛇随意画赏析

《龙尾砚歌》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琮白琥天不惜,
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
玉德金声寓於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
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
笔落锺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
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瞠苏子凤咮铭,
戏语相嘲作牛後。

碧天照水风吹云,
明窗大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
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
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从苏子老东坡,
仁者不用生分别。

译文:
黄琮白琥天不珍惜,
以免贪婪之人为了石璧而死亡。
请你看,龙尾岂是普通的石料,
其中蕴含玉德和金声。

何时开始,天地创造石头,
人类开始制作砚台,从未停止。
诗词如同鲍照、谢安的石头,
笔墨落下,钟繇、王羲之的砚台不知晓。

锦茵、玉匣都沾满尘垢,
捣练、支床也无多少价值。
更何况苏子凤凰嘲讽铭文,
言语间戏谑、嘲笑作为牛后。

蓝天映照水面,风吹拂云端,
明窗下宽敞的几案清洁无尘。
我生活在天地之间,只是一件闲物,
而苏子同样是一个颠倒的人。

不论粗言还是细语,都不加选择,
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自由自在地爬行。
愿意随从苏子老东坡的人,
不需要因为仁心而分离。

诗意和赏析:
《龙尾砚歌》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砚台的赞美和对自由随性的追求。

诗中苏轼以黄琮和白琥作为对比,暗喻砚台的珍贵和人们对财富的贪婪。他认为砚台不仅是一种石材,而是蕴含着玉德和金声,具有非凡的价值。

苏轼用“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表达了石头和砚台的历史渊源,显示了人与自然创造的亲密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以锦茵、玉匣、捣练、支床等贵重物品的尘垢和无用为对比,暗示了物质财富的虚幻和无常。

他进一步批评了文人的虚浮和自命不凡,通过对苏子凤凰嘲讽铭文和戏谑言语的描绘,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自负。

诗的结尾,苏轼通过描绘碧天照水、明窗大几的清洁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由和清净的向往。

最后两句“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则表达了苏轼对自身的看法,认为自己只是天地间的一件闲物,与其他事物一样,而自己也是一个独特而颠倒的人。

整首诗词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呼唤着自由、真诚和仁爱。它既是对砚台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现实和文化虚伪的批判,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由奔放、纯粹真诚的追求。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