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山铁炭皆奇物,
知君欲斫奸邪窟。
属镂无眼不识人,
楚国何曾斩无极。
玉川狂直古遗民,
救月裁诗语最真。
千里妖蟆一寸铁,
地上空愁虮虱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寓意深远的场景。楚山出产的铁和炭都是珍奇的物品,诗人苏轼知道你想斩除奸邪之徒的意图。然而,刻在剑上的纹饰没有眼睛,无法辨别人物,楚国又何曾斩除过无极(指奸邪之人)。玉川的流水奔腾直下,流经古老的遗民,他们用诗语拯救月亮,表达真实的情感。即使千里之外有妖蟆出没,但一寸的铁也无法铲除地上愁苦的虮虱臣(指奸邪之徒)。
赏析:
这首诗以楚山的铁和炭为象征,暗喻了楚国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诗中提到的奸邪之徒和虮虱臣,实际上指的是当时朝廷中的官僚腐败和奸佞之徒。诗人苏轼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正直清廉的向往在诗中得以表达。
诗中的玉川和古遗民象征了理想中的境界和品德高尚的人物。玉川的流水奔腾直下,代表着不畏艰难险阻、奔放不羁的精神。古遗民则是指那些坚守真理和正义的人,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拯救月亮的意象寓意着他们的努力可以改变社会的现状。
整首诗通过对比楚山的奇物和楚国的现实局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腐败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的铸剑斩佞臣之句则是对于奸邪之徒的批判和呼唤正义的表达。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语言和意象,通过对楚山的描绘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它既有实际的政治寓意,又蕴含了对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作。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