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岩》是宋代陈谨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预作重阳半日游,
行厨望客属鳌头。
樽前绿橘当时果,
岭下清泉彻夜流。
新竹未斑秋正好,
晚禾才熟岁仍收。
使君须尽登临兴,
行捧天书未许留。
同向天岩最上游,
诗翁来见九螭头。
僧房为映川原好,
野水空随岁月流。
玉节朝天行日促,
金风驱雨暮云收。
已摹大字镌山骨,
要与匡庐万古留。
中文译文:
提前计划重阳半日游,
行至山顶望客属于鳌头。
酒杯前绿橘已成熟,
山下清泉彻夜流淌。
新竹尚未出现斑点,秋天正好,
晚稻才成熟,年岁仍在收获。
作为使君,应该尽情登高,
手持天书,不可久留。
一同向着最高的天岩游去,
诗人来见九螭山头。
僧房为了映照美丽的川原而存在,
野水只随着岁月流逝。
玉节朝天,日子匆匆,
金风驱散雨水,暮色中云彩散去。
已经镌刻在山骨上的大字,
要与匡庐(指古代文人)万世流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陈谨在重阳节时游览玉岩的情景,表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对自然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樽前绿橘、岭下清泉、新竹、晚禾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繁盛和丰收的季节。
诗中的“使君”可能是指官员或文人士子,他们应该抓住登高的机会,尽情欣赏山水之美,而不应该停留太久。
诗人和其他诗人一同向着最高的天岩游去,这里的九螭头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象征着壮丽的景色。僧房映照川原,野水随着岁月流逝,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诗的结尾提到了玉节、金风、雨水和云彩,描绘了日子的短暂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够留存下来,与古代文人一同流传。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为背景,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语言,展现了陈谨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诗歌永恒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