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入潼关不解平赏析

《潼关》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景象,表达了对潼关古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高耸的云彩,表现出潼关城的威严和庄严。秋风吹散马蹄声,暗示着潼关作为重要的关隘,曾经是马蹄声不断的地方,但现在已经不再是战乱的景象。诗人还表达了对潼关地势的赞叹,河流和广袤的原野仍然显得不够宽阔,而山峦进入潼关,也无法让潼关变得平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潼关城的壮丽和历史厚重感。诗人运用高耸的云彩、秋风吹散马蹄声等意象,巧妙地表达了潼关作为重要关隘的辉煌过去和现在的平静景象。潼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河流旁,山峦环绕,地势险要。诗人通过对潼关地势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地理的赞叹和景色的美好感受。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潼关城的雄伟和壮丽,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潼关的特点。一方面,云彩高高簇拥着潼关城,显示了城池的雄伟和威严;另一方面,山峦进入潼关,却无法使潼关变得平坦,凸显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和地理特点。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诗人对潼关的描写效果。

总之,谭嗣同的《潼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将潼关城的壮丽和历史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古城的赞美和对故土的深情之意。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