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足力烦赏析

《招隐》是魏晋时期左思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诗意和赏析:
《招隐》描绘了一个诗人杖着拐杖在山野间寻找隐士的情景。诗中通过自然景观和音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杖策招隐士,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这个道路横跨了古代和现代,意味着他寻找隐士的行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接着,诗人描绘了岩穴,没有明确的构造,但在丘陵中却传来了美妙的琴音,这表现了隐士的存在,虽然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到其存在的美好。

诗中还出现了白云和阳光,白云停在阴冈上,阳光照耀在红花丛中,形成了阴阳交替的景象。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寻找隐士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但也有美好和光明的一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石泉,它用琼瑶洗涤,其中的鱼鳞或浮或沉,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隐士有一种纯净和高尚的品质,就像水中的鱼一样。

诗人认为清音不一定需要丝和竹,山水本身就有清脆的声音。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隐士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音乐方式,而是能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为何等待隐士的啸歌,为何灌木自己悲吟。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感到迷茫和困惑,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同追求理想。

整首诗以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寻求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音乐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的自由和高尚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人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