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故关行道地赏析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孤山寺的山石榴花为题材,描绘了其鲜艳动人的美丽景色,并表达出诗人对佛教徒僧人修行的一种想象和赞美。

诗中,诗人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山石榴花与红巾相似,色泽艳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春天的气息。山榴花的色相和形象,仿佛特意为修行的僧人准备,可以辅助他们在行道修行的过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静。诗人进一步用“香尘拟触坐禅人”这样的文字描写来表达,让人感受到香气如云的山榴花,仿佛是在禅坐修行的僧人身边,为他们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和感受。

接下来,诗人以瞿昙弟子来自问:“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这里提到了佛教中一个虚构的人物瞿昙,这是一个修成正果的比丘尼,她曾被天魔女所诱惑,最后通过佛法的指引重新找到了佛陀的教诲。诗人在这里的用意是描绘山榴花的美丽和诱人的特质,仿佛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引诱僧侣迷失修行的道路。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山榴花的美丽和神秘性,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佛教修行的一种敬畏和向往。通过描绘山榴花的美景以及与僧侣修行的联系,诗人透露出了对修行者在尘世中的苦行和追求对真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结合了景物和心灵的描写,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和修行的理解和向往。与其他白居易的诗一样,这首诗词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富有深意的审美体验。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