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千载尘。
路傍耕者心神伤。
祖龙妄定人心事,
何必言诗书有生灵。
译文:
焚书坑,千载尘。
路边的农夫也感到不安。
祖龙荒谬地断定人心事,
何必说诗书有活生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进行的毁灭性行动。诗中通过描述千年的尘埃和路边的农夫的心情,强调了焚书坑儒的残酷性质。祖龙是指秦始皇,他妄自尊大地认为能够决定人的心事,这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不满和愤怒。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书作为文化遗产的尊贵性和生命力,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不让其毁灭。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焚书坑儒事件的批判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传达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文化保护的呼吁。
fén shū kēng
焚书坑
qiān zǎi yí zōng yī jiào chén, lù bàng gēng zhě yì shāng shén.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zǔ lóng suàn shì hún guāi jiǎo, jiāng wèi shī shū huó dé rén.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
思量前事不堪寻,牢落余情满素琴。四海岂无腾跃路,一家长有别离心。道从汩没甘雌伏,迹恐因循更陆沈。寂寞谁应吊空馆,异乡时节独沾襟。簟卷两床琴瑟秋,暂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