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感秋朗读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潇湘帝子在眉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感秋译文及注释

诗词《感秋》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它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年年不是要悲秋,
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
潇湘帝子在眉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对秋天的感受为主题,借秋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哲理。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年年秋天的感慨,他并不是要悲伤秋天,而是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愁闷和束缚。这种愁闷与作者内心的不自由相呼应,也让人联想到人们在秋天面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时的无奈。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见江南魂断处?”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关注。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繁荣的地方,但是在秋天,似乎有一种无形的魂断之感。这种魂断的意象使人想到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也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和变迁带来的一种无常和失落。

最后两句“潇湘帝子在眉头”,以巧妙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和留恋。潇湘指的是湖南地区,而帝子则意味着湖南的美人。这句话将主题从江南转移到了湖南,表达了作者对湖南美景和佳人的想念,将诗意推向了情感方面。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秋天气息的描绘和对江南、湖南的联想,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

感秋读音参考

gǎn qiū
感秋

nián nián bú shì yào bēi qiū, qiū qì chóu rén bù zì yóu.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气愁人不自由。
shuí jiàn jiāng nán hún duàn chù, xiāo xiāng dì zi zài méi tóu.
谁见江南魂断处,潇湘帝子在眉头。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诗文推荐

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海心岳顶寺门前。我欲收成一片。为向此公传语,却教老子随缘。龙盘虎踞负青天。岂若吾身亲见。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如今老疾蹒跚...

流水小桥,茅屋竹窗,纸帐蒲团。把坎宫闭了,虎龙吟啸,离宫锁定,日月回环。万点星飞,两轮电转,五色圆光天样宽。□奇处,渐冥冥杳杳,有个鸦翻。当时筑著机关...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在盛,玉斧亦何为。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

青女催人两鬓霜。自篘白酒作重阳。方壶老子莫凄凉。天地两三胡蝶梦,古今多少菊花香。只将破帽送秋光。

白日青天蘸水开。落花江上玉鞭回。东君擎出牡丹来。独占洛阳春气足,遂中天下作花魁。相知深处举离杯。

渔翁家住寒潭上。晓霜晚日时相向。三尺白鱼长。一双摇玉光。前朝来献状。果慰携壶望。水月正商量。小桥梅欲香。

鹤立青松老令威,佳辰山水倍清辉。曾持东壁排云出,几跨苍龙带雨飞。竹簟水风须得意,玉堂春日即催归。愿公与国为梁栋,千载煌煌照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