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朗读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译文及注释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是黄庭坚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男儿四十未全老,
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
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
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
伊川清浅石楼高。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黄庭坚回答潘秀才来信的作品。诗人自称是一个四十岁的男子,尽管还未完全年老,却已经自豪地追寻了山林泉水的真谛。他认为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不是平凡的事物,而是具有非凡之美的存在。他不再追求华丽的衣袍和肥壮的马匹,而是向儿曹(指潘秀才)致谢。在山中,黄菊盛开,洛阳城下的家家户户都有美酒。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好友相伴,秋天来临时常常陶醉其中,伊川的水清浅,石楼高耸。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黄庭坚对于追求自然和山水之美的向往和感悟。他将中年之际的自己比喻为“男儿四十未全老”,表达了对自身仍然朝气蓬勃的自豪感。他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物质的奢华,而是体验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明亮的月光和清风被他视为非凡的事物,凸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赞叹。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友谊和欢聚的珍视,他向潘秀才表示感谢,并描述了山中黄菊盛开和洛阳城中的美酒,暗示了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最后两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伊川的水清浅、石楼的高耸,给人以宁静和高远之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简朴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与好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词以淡泊清高的情感态度,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倾慕之情,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读音参考

dá lóng mén pān xiù cái jiàn jì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nán ér sì shí wèi quán lǎo, biàn rù lín quán zhēn zì háo.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míng yuè qīng fēng fēi sú wù, qīng qiú féi mǎ xiè ér cáo.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shān zhōng shì chù yǒu huáng jú, luò xià shuí jiā wú bái láo.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xiāng de qiū lái cháng rì zuì, yī chuān qīng qiǎn shí lóu gāo.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诗文推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醒酲魂。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遍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