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朗读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译文及注释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虞有宋双重华,
两圣一心民一家。
绿针剌水农事起,
重华愁早从此始。

黄云登场万宝秋,
重华对天失却愁。
二十八年临玉座,
太半光阴愁里过。

天颜忧喜丞相知,
常平使者陈便宜。
倡为社仓首建溪,
肝江吴札承君师。

伯霜仲雪发尔私,
支奇雹魃手莫施。
活几侲子几冻黎,
诏子又孙孙又子。

个是重华圣人意,
无论十世百千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杨万里寄给南城的吴子直和子常上舍兄弟社仓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有虞和宋两位圣人的敬仰,以及他们心心相印,致力于民族团结和家族和睦的精神。

诗中描绘了农事兴起的景象,绿针刺破水面,预示着农事的开始。然而,重华却早早地感到忧愁。黄云登场,万物丰收,但重华却对上天失去了忧愁。他在玉座前度过了二十八年,太多的光阴都被忧愁所填满。

然而,天颜(指皇帝)既忧愁又喜悦,丞相也了解重华的心情。常平使者陈便宜为重华建立了社仓,肝江吴札(指吴子直和子常)承担了重要的教导责任。

诗中还提到了伯霜、仲雪等人物,暗示了重华的私人困扰,以及支奇、雹魃等神话人物,暗示了他面临的困难。他的生活像活几、侲子一样困顿,但他的子孙代代相传,子子孙孙不断延续。

最后两句表达了重华圣人的意愿,无论是在十世还是百千世,他的精神都将永存。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重华的忧愁和困境,表达了对古代圣人的敬仰和对家族团结的追求。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使诗词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读音参考

jì tí nán chéng wú zǐ zhí zi cháng shàng shě xiōng dì shè cāng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

yǒu yú yǒu sòng shuāng chóng huá, liǎng shèng yī xīn mín yī jiā.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
lǜ zhēn lá shuǐ nóng shì qǐ, zhòng huá chóu zǎo cóng cǐ shǐ.
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
huáng yún dēng chǎng wàn bǎo qiū, zhòng huá duì tiān shī què chóu.
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
èr shí bā nián lín yù zuò, tài bàn guāng yīn chóu lǐ guò.
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
tiān yán yōu xǐ chéng xiàng zhī, cháng píng shǐ zhě chén pián yí.
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chàng wèi shè cāng shǒu jiàn xī, gān jiāng wú zhá chéng jūn shī.
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
bó shuāng zhòng xuě fā ěr sī, zhī qí báo bá shǒu mò shī.
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
huó jǐ zhèn zi jǐ dòng lí, zhào zi yòu sūn sūn yòu zi.
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gè shì zhòng huá shèng rén yì, wú lùn shí shì bǎi qiān shì.
个是重华圣人意,无论十世百千世。

杨万里诗文推荐

花早春何力,香寒晓尽吹。月摇横水影,雪带入瓶枝。

枫老颜方少,山晴气及昏。旧贫今更甚,已冷幸犹暄。

坐看胡孙上树头,旁人只恐堕深沟。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今日偶不饮,无事亦有思。偶然举一杯,事至我不知。岂独忘万事,此身亦如遗。此酒本何物,秫先麴还随。饭秫秪醒眼,嚼麴无醉时。秫麴偶相逢,清泉媒妁之。不知独...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自笑终...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