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子歌

白毫子歌朗读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可得见,未得亲。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小山朝餐连绵
相关诗文:

白毫子歌译文及注释

《白毫子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深入淮南小山寻找白毫子,并在清心静气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
白毫子就生长在淮南小山里,作者在夜晚躺在松树下,目睹松云缭绕,早晨吃着心中石质髓。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小山连绵不断向江河伸展,蓝色的山峰和险峻的岩石环绕绿水回旋。我和白毫子相伴,独自品尝着流霞美酒。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拂去花瓣弹琴坐在青苔上,绿萝树下的春风吹来。南窗传来轻风拂过松树的声音,在悬崖上静静倾听,使人心灵清净。

可得见,未得亲。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虽然能看见,却无法亲近。八公牵着五云马离去,只留下桂树让我感到悲伤。

诗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南的小山和白毫子,融入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追寻真理的向往。诗中的景色和情感相融,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小山连绵不断向江河伸展,碧峰巉岩和绿水相衬,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凭借悬崖听松树的声音,表达了对宁静和清净状态的追求。诗中的白毫子寓意着可贵的东西,象征真理和智慧。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倾慕和对追寻真理的热情,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白毫子歌读音参考

bái háo zǐ gē
白毫子歌

huái nán xiǎo shān bái háo zǐ, nǎi zài huái nán xiǎo shān lǐ.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yè wò sōng xià yún,
夜卧松下云,
cháo cān shí zhōng suǐ.
朝餐石中髓。
xiǎo shān lián mián xiàng jiāng kāi, bì fēng chán yán lǜ shuǐ huí.
小山连绵向江开,碧峰巉岩绿水回。
yú pèi bái háo zǐ, dú zhuó liú xiá bēi.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fú huā nòng qín zuò qīng tái,
拂花弄琴坐青苔,
lǜ luó shù xià chūn fēng lái.
绿萝树下春风来。
nán chuāng xiāo sà sōng shēng qǐ, píng yá yī tīng qīng xīn ěr.
南窗萧飒松声起,凭崖一听清心耳。
kě dé jiàn, wèi dé qīn.
可得见,未得亲。
bā gōng xié shǒu wǔ yún qù, kōng yú guì shù chóu shā rén.
八公携手五云去,空馀桂树愁杀人。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诗文推荐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生一作矜)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此诗一作芙蓉娇绿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此诗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