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雨后偶成

风入松 雨后偶成朗读

纱厨过雨晚凉生。
枕簟不胜清。
冰肌玉骨元无汗,香风回,深院语流莺。
翠幌光摇绛蜡,画堂暖泻银瓶。
玉筝牙板接新声。
云髻宝钗横。
银丝脍细江鳐脆,扬州月,照我醉吹笙。
旧事十年犹记,壮怀此日堪惊。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风入松
诗文主题:凉生无汗画堂银瓶
相关诗文:

风入松 雨后偶成译文及注释

《风入松 雨后偶成》是元代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纱厨过雨晚凉生。
枕簟不胜清。
冰肌玉骨元无汗,
香风回,深院语流莺。

中文译文:
雨过之后,薄纱帘子的小厨房里,夜晚变得凉爽。
枕簟上清凉无比。
冰肌玉骨的人体却不生汗水,
香风吹拂着,深院中传来鸟儿的鸣叫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后的清凉气息和幽静的庭院景致,表达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情怀。

首先,诗中描绘了雨过后的清凉感受,纱厨过雨,夜晚的凉意迎面而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作者通过使用“枕簟不胜清”这一形象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清凉。枕簟是指枕头和褥子,用来形容夜晚的清凉入人心扉。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一个没有流汗的冰肌玉骨的人物。这里的冰肌玉骨意味着人体凉爽而洁白,与汗水无关。这种描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凉爽和宁静。同时,香风回、深院语流莺,通过描绘芳香的微风和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画堂中的景象。翠幌光摇绛蜡、画堂暖泻银瓶,这些描写展现了高雅的宫廷气息和温馨的居住环境。玉筝牙板接新声、云髻宝钗横,这些描写表达了音乐的美妙和女子的华丽。

最后两句“银丝脍细江鳐脆,扬州月,照我醉吹笙。旧事十年犹记,壮怀此日堪惊。”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在美好时光的珍惜。银丝脍和江鳐都是美味佳肴,这里用来形容食物的细腻和可口。扬州月则指的是美丽的月光。最后两句通过美食、月光和吹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在美好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雨后清凉的氛围和安静的庭院景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往事的回忆。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给人一种宁静、温馨和怀旧的感觉。

风入松 雨后偶成读音参考

fēng rù sōng yǔ hòu ǒu chéng
风入松 雨后偶成

shā chú guò yǔ wǎn liáng shēng.
纱厨过雨晚凉生。
zhěn diàn bù shèng qīng.
枕簟不胜清。
bīng jī yù gǔ yuán wú hàn, xiāng fēng huí, shēn yuàn yǔ liú yīng.
冰肌玉骨元无汗,香风回,深院语流莺。
cuì huǎng guāng yáo jiàng là, huà táng nuǎn xiè yín píng.
翠幌光摇绛蜡,画堂暖泻银瓶。
yù zhēng yá bǎn jiē xīn shēng.
玉筝牙板接新声。
yún jì bǎo chāi héng.
云髻宝钗横。
yín sī kuài xì jiāng yáo cuì, yáng zhōu yuè, zhào wǒ zuì chuī shēng.
银丝脍细江鳐脆,扬州月,照我醉吹笙。
jiù shì shí nián yóu jì, zhuàng huái cǐ rì kān jīng.
旧事十年犹记,壮怀此日堪惊。

舒*诗文推荐

绣隐芙蓉褥。更屏间、双双孔雀,间金盘绿。鹤别鸾离深闺悄,帐冷梅花夜独。空梦绕、巫山千矗。雨意云情,红颜霜鬓,合欢再把鸾胶续。事谐矣,意方足。洞房春暖人...

积雨陂塘五月秋。送还留。且停舟。听我骊驹,歌彻上庐州。无柰绿窗眉锁恨,情脉脉,思悠悠。同乡翻作异乡愁。善谋猷。尽优游。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勋业此时都...

多少闲情,桃源问蹊,柯山看棋。把杏花春雨,从头吟了,木犀秋月,开户邀之。气卷风云,眼空江海,万古从前我已知。君休笑,任陈抟假睡,豫让佯痴。风回太液清池...

闲处如何,也堪吟诗,也堪弈棋。想白衣送酒,谁如元亮,白鹅换字,谁似羲之。濠上观鱼,云间呼鹤,此乐人间未易知。平生性,喜不为酒困,常带书痴。尽教步武天池...

多少闲情,桃源问蹊,柯山看棋。把杏花春雨,从头吟了,木犀秋月,开户邀之。气卷风云,眼空江海,万古从前我已知。君休笑,任陈抟假睡,豫让佯痴。风回太液清池...

人间何处无楼,算来积善应难得。操持一念,应乎万事,尽皆阴德。伯仲怡怡,亲朋济济,云仍蛰蛰。任才高王粲,兴同庚亮,谁敢与、元龙敌。珍重刘郎好事,好溪山、...

轻云阁雨还晴,苍黄又负端阳节。去年今日,大鄣深处,寸肠千结。好事无多,良辰难再,犹传遗孽。看连城*洞,大家愁恼,这光景、何时歇。因想金陵佳丽,闹秦淮、...

,视而不问,欢时事之靡宁,哀生民之涂炭,因赋此曲,兼东邑令郭文盾天也多情,巧幻出、天河寒水。多态度、悠悠**,轻黏窗纸。万里岂无祥瑞应,四方已在饥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