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朗读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
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下载这首诗
(1)
诗文归类:古文观止叙事议论
相关诗文: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译文及注释

诗词:《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柏》
朝代:唐代
作者:李德裕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
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中文译文:
听说有三棵树,必是秘密的阆风。
珊瑚不生叶,朱草也无丛。
不像那凌云的柏树,常能终年红。
晨霞和落日,互相照映在山岩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之一,《春暮思平泉杂咏》是一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集。本首《柏》描述了三种树木,其中柏树是最引人注目的。

首先,诗人提到了三株树,称其为"闻有三株树",这里的"闻"表示听说,暗示这是一种传闻或者传统的说法。而这三株树的特点,正是因为它们受到了秘密的阆风的影响,因而有了独特的特征。

接着,诗人用珊瑚和朱草来形容第一种树,表达了这种树木没有叶子或花丛的特点。珊瑚是海底生长的无叶植物,朱草则指红色的草木。这两种形容意味着这种树木的特点与常规不同,可能是一种奇特的景观。

然后,诗人提到了凌云柏,称其"未若凌云柏",意味着这种柏树还不如凌云柏那样令人赞叹。凌云柏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柏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这里的"常能终岁红"表达了它常年保持着红色的特点,可能与其枝叶的颜色有关,也可能象征着柏树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描述了晨霞和落日在山岩中的相互映照。这里的晨霞和落日可以视为自然景色的元素,与前文的树木形成了对比。晨霞代表清晨的美景,落日则象征黄昏的余晖,它们的相互映照在山岩中,展现出美丽的景色。

整首诗以描绘不同的树木为主线,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和美丽。诗人通过对树木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界的观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化和不同层面的存在。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读音参考

chūn mù sī píng quán zá yǒng èr shí shǒu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wén yǒu sān zhū shù, wéi yīng mì láng fēng.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shān hú bù shēng yè, zhū cǎo yòu wú cóng.
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wèi ruò líng yún bǎi, cháng néng zhōng suì hóng.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
chén xiá yǔ luò rì, xiāng zhào zài yán zhōng.
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诗文推荐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白首过遗庙,朱轮入故城。已惭联左揆,犹喜抗前旌。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无因握石髓,及与养生人。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弟子悲...

明星入东陌,灿灿光层宙。皎月映高梧,轻风发凉候。金门列葆吹,钟室传清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更登天禄阁,极眺终南岫。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晨兴念...

东望沧溟路几重,无因白首更相逢。已悲泉下双琪树,又惜天边一卧龙。人事升沉才十载,宦游漂泊过千峰。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丞相鸣琴地,何年闭玉徽。偶因明月夕,重敞故楼扉。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暂依。谁怜济川楫,长与夜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