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

题弟侄书堂朗读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惜时勉励哲理
相关诗文:

题弟侄书堂译文及注释

题弟侄书堂翻译及注释

翻译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①何事:为什么。
②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③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④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⑤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⑥礼乐(yuè):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⑦案:几案。
⑧惰:懈怠。

题弟侄书堂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题弟侄书堂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

题弟侄书堂读音参考

tí dì zhí shū táng
题弟侄书堂

hé shì jū qióng dào bù qióng, luàn shí hái yǔ jìng shí tóng.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jiā shān suī zài gān gē dì, dì zhí cháng xiū lǐ yuè fēng.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chuāng zhú yǐng yáo shū àn shàng, yě quán shēng rù yàn chí zhōng.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shào nián xīn kǔ zhōng shēn shì, mò xiàng guāng yīn duò cùn gōng.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杜荀鹤诗文推荐

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茸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秋色上庭枝,愁怀切向谁?青云无势日,华发有狂时。枕上闻风雨,江南系别离。如何吟到此,此道不闻知。

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只知断送豪家酒,不解安排旅客情。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若以名场内,谁无一轴诗?纵饶生白发,岂敢怨明时。知己虽然切,春官未必私。宁教读书眼,不有看花期。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君贫我亦贫,为善喜为邻。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闭门非傲世,守道是谋身。别有同山者,其如未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