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冥山译文及注释

《登冥山》是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上冥山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同时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中的"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描绘了冥山的壮丽景色,山势雄伟,石塔层叠迭起,给人一种震撼之感。"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表达了时光的流转,曾经的辉煌已逝去,人们的欢笑和名声都已不再重要。

"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这两句表现了秋天的变化,草木随风凋零,樵夫的薪柴在山间冒着烟雾,象征着岁月的更迭和人们的劳动。

"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意味着登上冥山后,四周只见一片水域,已经不再看到淄渑之地的痕迹。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视野变得开阔,超越了尘世的俗务。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菰蒲是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世俗的功名利禄,而烟火和罾则代表了繁华与束缚。这句诗将人们的欲望与自然景物相对照,呼应了作者对物质富裕和世俗纷扰的思考。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登山的脚步已经不如从前,体现了时光流逝和人老珠黄的感慨。

"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这两句表明了作者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希望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享受身心的安逸。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这两句意味着作者的视野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飞鸿展翅远眺,秋水清澈见底,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远大抱负。

"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表达了作者对此次登山经历的珍视,通过创作诗歌来记录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希望这次的游历能够留存下来,流传下去。

整首诗词通过对登山景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作者通过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人事易改的深深忧思。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价值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具有深远的诗意和思想内《登冥山》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
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
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
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
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
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

诗意与赏析:
陈师道的《登冥山》是一首抒发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的诗词。诗中通过描绘登上冥山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的开篇,以"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来形容冥山的壮丽景色,山势雄伟,石塔层叠迭起,给人以震撼之感。接下来的"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表达了时光的流转,曾经的荣耀已逝去,人们的欢笑和名声已不再重要。

诗中的"秋风变草木,樵径余薪蒸"描绘了秋天的变化,草木随风凋零,樵夫在山间劈柴冒着炊烟,象征着岁月更迭和人们的劳动。"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意味着登上冥山后,周围只有一片水域,再也看不到淄渑之地的痕迹。这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视野变得开阔,超越了尘世的纷扰。

诗的后半部分,"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表达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菰蒲象征世俗的名利,而烟火和罾则代表繁华与束缚。这句诗将人们的欲望与自然景物相对照,呼应了作者对物质富裕和世俗纷扰的思考。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表达了作者年事已高,登山的脚步已不如从前,体现了时光流逝和人老珠黄的感慨。"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表明了作者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希望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享受身心的安逸。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意味着作者的视野超越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飞鸿展翅远眺,秋水清澈见底,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远大抱负。

诗的结尾,"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表达了作者对此次登山经历的珍视,通过创作诗歌来记录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希望这次的游历能够留存下来,流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