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诗》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禹偁。这首诗词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和魅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东君着意占残春,
得得迟开亦有因。
曾与掖垣留故事,
又来淮海伴词臣。
日烧红艳排千朵,
风递清香满四邻。
更爱枝头弄金缕,
异时相对掌丝纶。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芍药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芍药花,它在春天末期才开放,因此被称为"残春"。诗人认为,即使芍药花开得晚,也有其原因和价值。
诗中还提到了芍药花与掖垣和淮海的关系。掖垣是指宫廷中的花园,淮海则是指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诗人曾在掖垣欣赏过芍药花,现在又来到淮海地区,与当地的文人雅士一起欣赏芍药花。
诗中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景象。芍药花的花瓣烧得红艳,一片片花朵如排列成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风吹过,芍药花的清香弥漫四周,给人以嗅觉上的愉悦。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芍药花的更深的喜爱。诗人喜欢看到芍药花枝头上的金色花蕊,也喜欢看到芍药花与丝线相互交织的美丽景象。这种景象在不同的时间里都能欣赏到,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芍药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芍药花在不同环境中的美丽景象。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