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译文及注释

《凄凉犯(北游道中寄怀)》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荒凉之地柳树萧疏,野马嘶叫寒冷无情。深深的芦花里,仍然可以看到猎人的身影。山势向北延伸,曾在很多时候到达过这里,我的心灵犹如醉酒般飞越。苦涩的风自咽喉中呼啸而过。我拥吟而立,鼻子里满是征衣的气息,暗裂的衣裳。我正陷入迷茫之中,漂泊在天涯的旅途上,这里与灞桥上的雪景已经截然不同了。谁会想起我如今已经老去,不再写长杨的诗句,倦怀不再述说。我只能空怜地看着断梗梦依依,岁月的光阴轻轻地抚过。等待着敲击歌壶的时刻,却害怕如意和冰冻的折损。继续前行,平沙万里皆是明亮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北方旅行途中的凄凉心境。他在寒冷的荒野中看到疏落的柳树和嘶叫的野马,深深的芦花中还能看到猎人的身影。诗人的心情犹如醉酒般飞越,受到苦涩的风的折磨。他感叹自己的孤独漂泊,与过去所熟悉的灞桥雪景已经相去甚远。诗人思考着谁会记得他如今已经老去,不再有创作的灵感,也不再述说内心的烦恼。他只能空怜地看着断裂的梗,感叹岁月的流逝。然而,他仍然期待着歌壶的敲击,却担心如意和冰冻的折损。尽管如此,他仍然勇往直前,继续前行,眼前的平沙上洒满了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北方旅途中的凄凉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寂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寓意。柳树的凋零、野马的嘶叫以及深深的芦花,都传递出一种荒凉和寒冷的氛围。诗人的内心也受到苦涩的风的吹拂,感到漂泊和孤独。他对过去的记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年华易逝的忧伤。然而,诗人并没有放弃,他仍然怀揣着希望,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最后两句表达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平沙万里皆是明亮的月光,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整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萧疏野柳嘶寒马,
芦花深,还见游猎。
山势北来,甚时曾到,
醉魂飞越。酸风自咽。
拥吟鼻,征衣暗裂。
正凄迷,天涯羁旅,
不似灞桥雪。
谁念而今老,懒赋长杨,
倦怀休说。
空怜断梗梦依依,
岁华轻别。
待击歌壶,怕如意,和冰冻折。
且行行,平沙万里尽是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北方旅行途中的凄凉心境。诗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织,传达出一种孤独、寂寞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描述了荒凉之地,柳树疏落,野马嘶叫,给人一种荒寂的感觉。芦花丛中仍然可以看到猎人的身影,这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山势向北延伸,诗人曾多次来到这里,他的心灵仿佛醉酒般飞越,超越了现实的边界。苦涩的风吹过,让他感到痛苦和孤独。

诗人拥吟而立,鼻子里弥漫着征衣的气息,衣裳暗裂,这些细节描写了他旅途的艰辛和颓废的状态。他陷入迷茫之中,感到漂泊于天涯,与他过去熟悉的灞桥雪景相去甚远。他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无奈,谁会记得他如今已经老去,不再有创作的灵感,也不再述说内心的烦恼。他只能空怜地看着断裂的梗,感叹岁月的流逝。

然而,诗人仍然怀揣着希望,他期待着敲击歌壶的时刻,却又害怕如意和冰冻的折损。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定地继续前行,眼前的平沙万里尽是明亮的月光,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凄凉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的思考,同时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