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黔中王从事译文及注释

《寄黔中王从事》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故人刀笔事军书,南转黔江半月馀。
别后乡关情几许,近来诗酒兴何如。
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

中文译文:
故人以笔耕战书,南征至黔江半个月。
别后思乡之情何尺寸,近来的诗酒高兴何等。

贪欲将醉态自比于莺谷,不在意把珍贵之物交给鲤鱼。
今天举杯庆祝,君莫再问,人生有些寂寞,胡须凋零。

诗意和赏析:
《寄黔中王从事》是罗隐给他的朋友寄去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别故乡,游历黔中地区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中酒和诗的乐趣的沉思。

诗的开头以“故人刀笔事军书”开头,描述了朋友出征的情景。接着,诗人提到黔中地区,暗示自己离别乡关,漂泊在外。他思考着相聚乡关的情感有多少,近来是否还有写作和饮酒的兴趣。

下面两句“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有一定的比喻性。诗人将自己贪欲将醉的状态比作莺谷中自高自大的莺鸟,暗示自己的陶醉与自我吹嘘。而“瑶缄附鲤鱼”则是指珍贵的东西,比喻在饮酒狂欢中不在意珍贵的物品。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豪情和洒脱,但也反映了他的一种颓废和放纵。

最后两句“今日举觞君莫问,生涯牢落鬓萧疏。”表达了诗人当前的心情。他酒已经醉了,无须再问什么。生活已经如此苍凉,胡须凋零,显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很多比喻,以及鲜明而独特的意象描写,通过展现诗人在离故乡的漂泊中的情感起伏,呈现了一种既有豪情壮志,又有颓废孤独的情绪。诗中的景象和情感都通过细腻的语言得以描绘,展示出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