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译文及注释

《感事》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炼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经历和生活境遇的感慨。他提到了两位官员,崔常侍和郑舍人,前者服从顺从,后者被烧成灰烬。白居易通过这两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感叹人生的变迁,常常在悲凉的事情面前反思自己的潦倒身世。作者认为自己只懂得喝酒消愁,而不懂得炼制黄金白银。他形容自己懒散安逸,不思进取,无忧无喜,度过了六十六个春天。

赏析:
《感事》是白居易一生中晚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官场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现实的痛苦感受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诗中的崔常侍和郑舍人可以被理解为官场中的两种典型形象,崔常侍代表了顺从、服从的态度,而郑舍人则象征了被现实烧毁的悲剧人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官场环境的不满和对追求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中的“生羽翼”和“化灰尘”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生羽翼代表了希望和进步,而化灰尘则象征了功名利禄的消失。作者在面对凄凉的事情时,反思自己的潦倒身世,这种思考使他感到无能为力。然而,他认为自己只能透过饮酒来消愁,而无法通过追求财富和地位来改变现状。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安逸、懒散生活的自我嘲讽。作者形容自己懒散安逸,不思进取,睡觉时没有安稳的精神状态,也没有忧愁和喜悦之情。他直接点出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六个春天,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年老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和官场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现实的痛苦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