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duǒ ㄉㄨㄛˇ duò ㄉㄨㄛˋ

土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579B
汉语字典

土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duo

duǒ duò

形声字

FMSY 86 、 FWSY 98

GHND

BQF

47194

1000

2266

579B

[121351234] 横、竖、提、撇、横折折/横折弯、横、竖、撇、捺

垛字概述

折叠展开

〔垛〕字拼音是duǒ,duò 部首是土, 总笔画是9画。

〔垛〕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垛〕字仓颉码是GHND 五笔是FMSY 86 、 FWSY 98 四角号码是47194 郑码是BQF 中文电码是1000 区位码是2266

〔垛〕字的UNICODE是579B。 十进制为22427,UTF-32:0000579b,UTF-8:E5 9E 9B。

〔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垛〕字的异体字是

垛的笔顺

折叠展开

垛的意思

折叠展开

1duǒㄉㄨㄛˇ

基本解释

墙或某些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有支撑或掩蔽作用。~子。~堞(城墙上凹凸状矮墙,即“女儿墙”)。城~。

土筑的箭靶子。箭~。射~。中( zhò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垛子;墙两侧或上头伸出的部分buttress

垜,堂塾也。从土,朶声。门堂之塾有左右。左右各有南向北向两塾,今俗谓门两边伸出小墙曰垛头。 —— 《说文》

垛口;垛迭(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指门两旁伸出的墙);垛楼(军官住的高楼)

2.设置箭靶的小土墙target

罗灰修药灶,筑垛阅弓垜。 —— 唐· 元稹《江边四十韵》

箭垛。

3.另见 duò。

2duòㄉㄨㄛˋ

基本解释

整齐地堆积起来。~积。堆~。

整齐地堆积成的堆。麦~。草~。

量词,用于堆砌起来的东西。一~墙。

详细解释

名词

1.堆,成堆的东西pile; stack

柴火垛;麦垛。

2.明代兵制名 military recruiting system in the Ming Dynasty。明初定的垛兵法,把军户三家编为一垛,其中一户为正,二户为贴。按三丁抽一以应军役。正户兵死,则由贴户抽丁补充。永乐初,改正户,贴户轮次更代,周而复始。如:垛募;垛集;垛充(以垛兵法补充士卒)

动词

整齐地堆起来 pile up neatly; stack。如:垛积(堆积);把木头垛起来;把打好的稻草垛在老屋后面。

量词

1.表示散装物品的成堆状的堆的数量。如:一垛柴;两垛砖。

2.另见 duǒ。

1duǒㄉㄨㄛˇ

详细解释

1.建筑物突出的部分。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四出》:“苍苔滑擦,倚逗著断垣低垛,因何蝴蝶门儿落合?”

城垛、门垛子。

2.箭靶。

《太平广记•卷二五○•邓玄挺》:“又尝与谢佑同射,先自矜敏手,及至对射,数十发皆不中垛。”

射垛。

2duòㄉㄨㄛˋ

详细解释

堆积。

快把那些稻草捆垛起来!

合拢成堆的东西。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八块方砖,齐齐整整,叠作一垛在阶沿上,有四尺来高。”

草垛、柴火垛。

1duǒㄉㄨㄛˇ

详细解释

建筑物突出的部分。

城垛。

2duòㄉㄨㄛˋ

详细解释

1.整齐地堆放。

把稻草垛成堆。

2.成堆的东西。

草垛、柴垛、瓦垛。

3.量词。用于计算成垛的东西。

一垛砖。

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31頁,第17

同文書局本: 第228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60頁,第8

廣韻》:徒果切;《集韻》:都果切;《韻會》:杜果切,𡘋𥬲
說文》:堂塾也。
玉篇》:射垛也。
唐六典》:武舉制有長垛馬射。

又,吳方言,左右个爲垛頭。

又,山名。射垛山,在井陘東南。秦王翦伐趙,立射垛于此,因名。俗讀如妥。

注解

〔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uǒ、d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朵,五行属

〔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uǒ] ⑴ 墙或某些建筑物突出的部分,有支撑或掩蔽作用⑵ 土筑的箭靶子 [duò] ⑴ 整齐地堆积起来⑵ 整齐地堆积成的堆⑶ 量词,用于堆砌起来的东西

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玉文惠整理。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丁果切頁碼453頁,第32

異體

垛堂塾也。从土朵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兜果反頁碼1066頁,第3行,第1

垛堂塾也。從土朵聲。

鍇注臣鍇曰:「謂堂前兩階耑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丁果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741頁,第3許惟賢1191頁,第6

垛門堂孰也。

段注門字孰字今補正。《攷工記》。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鄭曰:門堂,門側之堂也。釋宫曰:門側之堂謂之塾。孫炎,郭樸皆曰:夾門堂也。堂無塾。門堂乃有塾。刪去門字,於制不可通矣。孰,《經典》皆作塾。以孰加土,猶以孰加火耳。謂之孰者,《白虎通》云:所以必有塾何。欲以飾門因取其名。明臣下當見於君。必孰思其事。是知其字。古作孰而已。後乃加之土也。謂之垛者何也。朵者,木下垂。門堂伸出於門之前後。略取其意。後代有朵殿。今俗謂門㒳邊伸出小牆曰垛頭。其遺語也。孰之制。於正堂之脩廣得三之二。其室於正堂之脩廣得三之一。北向堂者爲孰。得堂脩廣三之一。南向者亦爲孰。亦得堂脩廣三之一。故曰門堂三之二也。室三之一者,北向南向㒳孰之中共一室。室得堂脩廣亦三之一。與門之脩廣等。《顧命》曰: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前。此謂北面之孰也。《士虞禮》。匕俎在西塾之西。《絲衣》。自堂徂基。《毛傳》云:基,門塾之基。此皆謂南面之孰也。《士冠禮》。筮與席所卦者具饌於西塾。此南面之塾也。擯者玄端負東塾。此北面之塾也。《尙書大傳》曰: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葢謂北面之塾也。《食貨志》。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葢謂南面之塾也。凡孰之可攷者如此。孰字依《白虎通》及崔豹《古今注》則正作孰,俗作塾皆可。近儒或曰當作𡓑(𡔋)。𡓑(𡔋)之音義皆與孰迥隔。若《後漢書・劉縯傳》。畫伯升像於塾。旦起射之。東觀記,賡《漢書》並作𡓑。此乃所傳之異。不得云𡓑(𡔋)卽塾字也。畫伯升於門牆之山頭而射之,故曰畫於塾。山頭者,俗語牆之冣高處也。據李賢引《字林》曰:塾,門側堂也。是知漢後多用塾字。此《說文》、《字林》之分古今也。

从土。朵聲。

段注丁果切。十七部。

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8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15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61頁
4說文校箋第602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538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99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4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9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6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8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578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476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202頁【補遺】第17986頁
14通訓定聲第194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94頁【崇文】第4773頁
16說文句讀第1973頁
17章授筆記第565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2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48頁,第8字

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heap, pile; pile up, heap up
  2. tas, amoncellement

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垛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