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笔顺
常的意思
常
chángㄔㄤˊ基本解释
①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
②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
③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
④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同本义flag。
纪于太常。 ——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载是常服。 —— 《诗·小雅·六月》
3.裙子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 —— 《逸周书》常,下裙也。 —— 《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规则,规律routine; law。
陈常于时夏。 —— 《诗·周颂·思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 《荀子·天论》
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5.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
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词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sixteen feet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容词
1.恒久;长久不变constant; fixed; invariable。
常,质也。 —— 《广雅》未变常也。 —— 《易象下传》。虞注:“恒也。”鲁邦是常。 —— 《诗·鲁颂·閟宫》天命靡常。 —— 《诗·大雅·文王》日月以为常。 —— 《国语·越语》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墨子·尚贤》圣人无常师。 —— 唐· 韩愈《师说》
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2.一般;普通;正常ordinary; common; normal。
其有常。 —— 《诗·唐风·鸨羽》则维其常。 —— 《诗·小雅·十月之交》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唐· 韩愈《杂说》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3.一定 fixed; established。
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词
1.经常,常常frequently; often。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 —— 《列子》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 《史记·项羽本纪》良因异之,常习诵之。 —— 《史记·留侯世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唐· 韩愈《杂说》
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2.通“尝”。曾经have already。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 —— 《庄子·人间世》主父常游于此。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 《荀子·天论》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 《史记·高祖本纪》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 《史记·留侯世家》
常
chángㄔㄤˊ详细解释
名
1.伦理关系。
伦常、三纲五常。
2.姓。如汉代有常惠。
形
1.普通的、一般的。
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固定不变的。
《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常规。
3.规律的、定期的。
常期、常会。
副
1.长久不变的。
常设、知足常乐。
2.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
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常常、时常、老生常谈。
常
chángㄔㄤˊ详细解释
1.一般的;普通的。
常识、常情、常态、常理。
2.固定的;不变的。
常设、常驻、常规、冬夏常青。
3.定期的;规律的。
常期、常会。
4.时时。表示频繁。
时常、经常、知足常乐。
5.〈书〉伦理纲纪;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
伦常、三纲五常。
6.姓。
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3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5頁,第5字
音《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𡘋音裳。
《玉篇》:恆也。
《正韻》:久也。
《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
《詩・周頌》:陳常于時夏。〔箋〕謂陳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例又,五常。
《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例又,神名。
《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例又,地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例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陳置常州。
例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例又,水名。
《史記・夏本紀》:常衞既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
《書・禹貢》作恆。
例又,旂名。
《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
《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例又,常服。
《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例又,《廣韻》:倍尋曰常。
例又,車戟名。
《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例又,木名。
《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例又,姓。
《廣韻》:出河內。
《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例又,與裳同。
《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注解
〔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常〕字拼音是chá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𫩠、巾,五行属金。
〔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是旗。
〔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áng] ⑴ 长久,固定不变⑵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⑶ 普通的,一般的⑷ 姓。
常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市羊切頁碼第252頁,第21字續丁孫
常
下帬也。从巾尙聲。
裳
常或从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射強反頁碼第648頁,第1行,第3字述
下帬也。從巾尚聲。
鍇注臣鍇曰:「裳下直而垂,象巾,故從巾。」
反切………頁碼第648頁,第2行,第1字述
俗常從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市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431頁,第2字許惟賢第626頁,第8字
下帬也。
段注《釋名》曰:上曰衣。下曰裳。裳,障也。以自障蔽也。《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皮弁。服素積。玄端。玄裳,黃裳,襍裳可也。《禮記・深衣》。續衽鉤邊。要縫半下。今字裳行而常廢矣。
从巾。尙聲。
段注从巾者,取其方幅也。引伸爲經常字。市羊切。十部。
常或从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下裙。引申為「恒常」(其本字為恒長)。
下裙也。常久之常乃長之借。
下裙也。引申為恒常者,恒長之借。
下裙也。引申為恒常乃長之假字。
裳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96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33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8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19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04頁,第1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99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75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89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620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96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14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76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793頁【補遺】第1716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553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69頁【崇文】第267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2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25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170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48頁,第4字 |
常字的翻译
-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 allgemein, oft
- souvent, fréquemment, ordinaire, commun, constant, invariable
常的字源字形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九店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