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
复制棓的意思
棓
1bàngㄅㄤˋ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棓
2pǒuㄆㄡˇ基本解释
①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
②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详细解释
1.——“五棓子”( wǔbèizǐ )即“五倍子”,药名。
2.另见 bàng。
棓
3bèiㄅㄟˋ基本解释
◎〔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
详细解释
名
◎古人自高而下,铺在悬绝不平处的踏板,作为垫脚之用。
《公羊传•成公二年》:“踊于棓而闚客。”汉•何休•注:“凡无高下,有绝,加蹑板,曰棓。齐人语。”
棓
4bēiㄅㄟ基本解释
◎古同“杯”,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详细解释
名
1.棍、杖。
《淮南子•诠言》:“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武士数十骑,皆雕弧,荷白棓,晃耀填拥。”
2.一种农具。即连枷。农家用来打谷去壳的器具。
汉•扬雄《方言•卷五》:“佥,…自关而西谓之棓,或谓之柫。”晋•郭璞•注:“佥,今连枷,所以打谷者。”
棓
1pǒuㄆㄡˇ详细解释
◎〈书〉古代一种铺在高低不平处的踏板,作为垫脚之用。
踊于棓而闚客(《公羊传•成公二年》)。
棓
2bàngㄅㄤˋ棓
pǒuㄆㄡˇ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70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2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8頁,第3字
例同上(同「棒」)。
例又,連枷也,打榖具。揚子《方言》:自關而西謂之棓。
音又,天棓,星名。
《史記・天官書》:紫宮右三星曰天棓。〔索隱〕蒲縻切,音皮。
音又,《唐韻》:普口切,音剖──義同。
例又,擊也。
《揚子・太𤣥》:遠之𥅠,近之棓。
例又,高下有絕,加躡板曰棓。
《公羊傳・成二年》:踊于棓而闚客。
音又,《類篇》:蒲侯切,音裒──義同。
例又,木名。
《類篇》:依樹生枝如網。
音又,《集韻》:蒲來切;《唐韻》:蒲回切,𡘋音裴。
《集韻》:板也。
《唐韻》:姓也。
《前漢・袁盎傳》:盎之棓生所問占。
音又,《集韻》:晡枚切,音杯──義同。
注解
〔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ng、pǒu、bèi、b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咅,五行属水。
〔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g] ⑴ 古同“棒”,棒子。⑵ 连枷,一种农具。⑶ 星宿名,“天棓”的简称。⑷ 根。㈡ [pǒu] ⑴ 舖在高低不平处的跳板。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㈢ [bèi] ⑴ 〔五~子〕同“五倍子”,五倍子虫寄生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含有单宁酸,可以入药,也可以做染料。㈣ [bēi] ⑴ 古同“杯”,古代盛羹及注酒的器皿。
棓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步項切頁碼第191頁,第4字續丁孫
棓
梲也。从木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步項反頁碼第484頁,第3行,第1字述
梲也。從木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步項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051頁,第3字許惟賢第463頁,第4字
梲也。
段注棓棒正俗字。《天官書》。紫宮左三星曰天槍。右五星曰天棓。《淮南書》。寒浞殺羿於桃棓。
從木。咅聲。
段注步項切。按咅聲在四部。合韵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音轉為棒。
棓、棒東侯對轉。
棓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77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88頁,第10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7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43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35頁,第2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3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70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18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23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9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41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93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123頁【補遺】第1690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2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05頁【崇文】第20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6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50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925頁,第4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587頁,第9字 |
棓字的翻译
- hit, strike
棓的字源字形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