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0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2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0頁,第7字
音《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𡘋潮去聲。
《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詩・齊風》:自公召之。
《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音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𡘋同「邵」。
《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例又,姓。
《廣韻》:召公之後。
《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
《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注解
〔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ào、sh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刀、口,五行属火。
〔召〕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刀声。本义是呼唤。
〔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ào] ⑴ 召唤⑵ 召致,引来㈡ [shào] ⑴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玉文惠整理。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