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2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77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2頁,第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陟革切,音摘──與讁同。
《廣雅》:責也。
《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
《類篇》:罰也。
《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
《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
《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
例又,變氣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
音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𡘋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
音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
音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例《說文》本作𧬍。
注解
〔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謫〕字拼音是zh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啇。
〔謫〕字造字法是形聲。从言,啻( chì )聲。本义是有意指摘,責備。
〔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é] ⑴ 譴責,責備⑵ 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⑶ 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
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玉文惠整理。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