乕
复制
⺁部 共7画 半包围结构 4E55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虍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7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3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6頁,第2字
古文: 𧇂 、 虝 、 𪊖
音《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𡘋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例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例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例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例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例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例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例《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例《篇海》:儿,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例《干祿字書》:通作𧆞。
注解
〔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虍部。
〔虎〕字拼音是hǔ,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儿、;、虍、几,五行属水。
〔虎〕字造字法是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是老虎。
〔虎〕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ǔ] ⑴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⑵ 勇猛、威武⑶ 古同“唬”,威吓。⑷ 古同“琥”,琥珀。
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玉文惠整理。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