祋
笔顺 反馈

复制

duì ㄉㄨㄟˋ

礻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794B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礻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dui

duì

PYMC 86 、 PYWC 98

IFHNE

WSQX

37247

794B

[45243554] 点、横撇/横钩、竖、点、撇、横折折/横折弯、横撇/横钩、捺

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40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801頁,第8

廣韻》:丁外切;《集韻》、《韻會》:都外切,𡘋𣪌
說文》:殳也。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有不當入而欲入者,暫下以驚牛馬曰祋。故从示、殳。
》曰:何戈與祋。

又,祋祤,縣名,在馮翊。
前漢・郊祀志》:鳳皇集祋祤。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義同。
前漢・郊祀志》,顏師古讀。

又,姓。漢光祿勳祋諷。

注解

〔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祋〕字拼音是d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殳,五行属

〔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uì] ⑴ 古代的一种兵器,即殳。⑵ 悬挂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挂在竿子上,置放城门口,用以惊吓不当入城而入城的牛马:“关门夜开,不下羊皮之~。”⑶ 姓。

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玉文惠整理。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