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笔顺
外的意思
外
wàiㄨㄞˋ基本解释
①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 yìng )~合。~行( háng )。
②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③指“外国”~域。~宾。~商。
④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⑤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⑥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⑦关系疏远的。~人。
⑧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 zhuàn )。
⑨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outside; outer。
外,远也。 —— 《说文》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礼记·曲礼》外骨内骨。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夜来城外一尺雪。 —— 唐· 白居易《卖炭翁》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通外直。 —— 宋· 周敦颐《爱莲说》身外即战场。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3.外表;仪表appearance。
吉凶见乎外。 —— 《易·系辞》外托服从之名。 —— 《资治通鉴》
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4.表面surface; face; outside appearance。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 —— 明·佚名《梼杌闲评 —— 明珠缘》
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5.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husband。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 清· 钱大昕《恒言录》
6.外国 foreign country。如:外为中用。
7.外地;异乡province; 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 —— 《红楼梦》
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8.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9.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man。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0.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relatives)of one's mother, sisters or daughters。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1.指外廷臣僚minister outside court。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 —— 《初刻拍案惊奇》
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2.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local officcials。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 白居易《重赋》
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13.指吏役人等 servant。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14.以外beyond; outside。
其外之文。 —— 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秦以攻取之外。 —— 宋· 苏洵《六国论》付之度外。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15.以前 before; formerly。如:外者(从前,以往)
16.外来的foreign。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 —— 《红楼梦》
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17.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other。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18.传统戏曲脚色行当wai。
外扮监斩官上。 ——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动词
1.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drift apart。
内小人而外君子。 —— 《易·否》
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2.背离deviate。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 《管子·版法》
3.排斥repel。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 《公孙龙子》
4.抛弃abandon。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 —— 《吕氏春秋》
形容词
1.另外;其他;别的in addition; besides; other。
令居外宅。 —— 《史记·衡山王列传》
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2.异;不一 different。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3.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unofficial; irregular; unjust。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 《汉书·齐悼惠王传》
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外
wàiㄨㄞˋ详细解释
名
内外、门外、屋外。
2.特指外国。
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
形
1.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
外币、外地、外族。
2.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
外祖父、外甥、外孙。
3.别的、其他的。
《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外一章、外一首。
4.不是正式的。
外号、外史。
动
1.疏远。
《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处于……之外。
《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背叛。
《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下 部首:夕部
武英殿刻本: 第58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246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81頁,第17字
古文: 𡖄
音《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𡘋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儀》:禮也者,動乎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例又,疏斥也。
《易・否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例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例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音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音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例《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注解
〔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下,康熙部首是夕部。
〔外〕字拼音是w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夕、卜,五行属木。
〔外〕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 外 )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是外面;外部。
〔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ài] ⑴ 与“内”、“里”相对⑵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⑶ 指“外国”⑷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⑸ 称岳父母⑹ 称丈夫⑺ 关系疏远的⑻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⑼ 传统戏剧角色名
外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五會切頁碼第223頁,第7字續丁孫
外
遠也。卜尙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𡖄
古文外。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外』只作『卜』,學者或以為省『夕』。其實『外』字本義係借卜兆別內外,甲骨文的卜兆有一定的規律,以豎形的兆幹為中界,橫形的兆枝所向為內,另一面為外,因此甲骨文以『卜』為『外』,金文加『月』聲,『月』一定在『卜』形的外側。春秋晚期金文『月』形簡化成『夕』形(月、夕在甲骨文中本同字),《說文》遂誤以為『夕卜於事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五會反頁碼第570頁,第1行,第1字述
逺也。卜尚平旦也,今若夕卜,於事外矣。
鍇注臣鍇曰:「古者,君子重卜者,決疑於神明,當尚早今夕卜,是於事疎外也。」
反切………頁碼第570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五會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260頁,第1字許惟賢第552頁,第8字
遠也。
段注此下當有从夕卜三字。
卜尙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
段注此說从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古文。
段注《卜部》曰:𠁡古文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解太迂曲,俞曲園說亦不然。夕乃夕字,去聲讀外,入聲讀月,猶日,內也。何以日月可引申為内外(𢓴,𢓇)?日行黄道內,月行黄道外。《左傅》「姬姓日也;異姓月也」。日月即内外也。《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在内外之際也。
古文作外,月弦時形,月行軌道在黄道外。
《說文》解頗迂曲,俞曲園說亦未然(請查《兒苫録》)。據章先生看來,外即月之古文。从夕者,月半見也,卜者,象月弦時形。因古人謂日在内月在外(《漢書》:日行黄道,月行黄道以外之九道,故曰日在内月在外),故即以日月二字表内外(𢓴或作𢓇,可證古人日、內二字音同),先只有日月二字,後乃别造內字,而外字至今未造,仍沿用月之古文,《左傳》:「姬姓日也,異姓月也」,日月即内外,《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亦即内外也。○日月與内外聲亦近,外、月聲近,外(去)、月(入),古同韻。○月行白道。
古來說外者皆未確。外實古月字,外、月聲近,去聲讀外,入聲讀月,月之於外猶日之於内。何以日月可引申為内外(𢓴,𢓇)?日行黄道內,月行黄道外。「姬姓日也,異姓月也。」 日月即内外也。《史記•田蚡傳》:「在日月之際」即在内外之際也。
白话解释
外,疏远。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字形解说
甲骨文「外」與「卜」同形,當與卜問有關。金文則從月、從卜,「月」或作「夕」,金文中「月」、「夕」同意。「夕」為黃昏,表示夜晚,所以「夕」、「卜」是指夜晚卜問。戰國之後,取從夕、從卜的字形而不再改變。《說文》中又收有古文「」,與篆文無別,只是筆勢稍作變化而已。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外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39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6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83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71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78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7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58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4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73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79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27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014頁【補遺】第1705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26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92頁【崇文】第23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07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55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91頁,第5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526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73頁,第7字 |
外字的翻译
-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 außerhalb, fremd
- extérieur, étranger
外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九店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