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的笔顺
帝的意思
帝
dìㄉㄧˋ基本解释
①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
②君主。~王。皇~。称~。~制。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the supreme Being。
帝,上帝,天之神也。 —— 《字汇》帝命不时。 —— 《诗·大雅·文王》
3.又。
在帝左右。兆五帝于四郊。 —— 《周礼·大宗伯》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列子·汤问》
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4.君主,皇帝monarch; emperor。
帝,王天下之号也。 —— 《说文》帝,君也。 —— 《尔雅》帝乙归妹。 —— 《易·泰》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 —— 《后汉书·张衡传》争强为帝。 —— 《战国策·赵策》揣帝无杀瑞意。 —— 《明史·海瑞传》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5.天 sky。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6.帝国主义的简称 imperialism。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称帝,为帝respect oneself as emperor。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 —— 《后汉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汉· 贾谊《过秦论》
2.尊奉为帝respect as emperor。
不敢复言帝秦! —— 《战国策·赵策三》
帝
dìㄉㄧˋ详细解释
名
1.天子、君主。
《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称帝、先帝、三皇五帝。
2.天神,宇宙的主宰。
《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上帝、天帝、玉皇大帝。
3.泛指其他尊贵的神。
《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帝
dìㄉㄧˋ详细解释
1.君主。
帝王、皇帝、汉武帝。
2.宗教或神话中的宇宙主宰者。
上帝、玉皇大帝。
3.在特定领域中表现极为杰出的男子。
影帝、李煜是词中之帝。
4.姓。
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85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0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2頁,第9字
古文: 𢂇 、 𠫦
音《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𡘋音諦。
《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爾雅・釋詁》:君也。
《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
《書・堯典傳》: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
《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例又,諡法。
《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例又,上帝,天也。
《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音又,五帝,神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叶光紀。
《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例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
《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例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注解
〔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帝〕字拼音是d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巾,五行属火。
〔帝〕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 花瓣外面的绿片 )。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是花蒂。
〔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ì] ⑴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⑵ 君主
帝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計切頁碼第2頁,第3字續丁孫
帝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𢂇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帝』字,吳大澂以為象花蒂之形;王國維以為『帝』即『蒂』,象花萼全形。葉玉森《殷墟書契前編集釋》、朱芳圃《殷商文字釋義》以為象束柴燎祭於上帝。」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的例反頁碼第27頁,第1行,第2字述
諦也。王天下之號。從丄朿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第27頁,第2行,第1字述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從一,篆文皆從二。二,古文上字。䇂言示辰龍,童、音、章皆從古文丄。
鍇注臣鍇曰:「萬物莫先於一,故古文上,皆爲一,非謂古文以一爲上字也。古上爲𠄞字,亦指事也,似丄字,但上畫微橫書之,則長下畫而短上畫。二,貳字,則上下兩畫齊等也。凡示字,天垂象;辰字,象房星。故皆從二。䇂,愆字也。愆者,上獲愆,故字從。上,干字也。𠄞,上字也。至於言、童、龍、音、章等,皆從䇂之聲,所以云皆從上。詳而察之,皆出於䇂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5頁,第2字許惟賢第2頁,第4字
諦也。
段注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从𠄞。朿聲。
段注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
段注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𠄞古上字者。明非二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
䇂。
段注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上。
段注古文示作。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从一,小篆从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𠄞。六書之假借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以聲為訓,最明白之人乃可為帝。
帝為舌頭音,朿為齒音。古齒音皆作舌頭音,故帝从朿聲。帝、諦聲訓。古以最明察之人可為帝,故訓諦。
諦也。以聲為訓。古以最明察之人為帝也,故曰審諦如帝。帝為舌頭音,朿為齒音古齒音皆作舌頭音,故帝从朿聲。
白话解释
帝,最高称谓。又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这是古文写法的“帝”。古文各个“丄”都采用“一”作字根,而篆文都采用 “二”作字根。
字形解说
甲骨文的字形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像古代祭天時所架高的祭檯,為「禘」的本字,引申為祭天的「帝王」。一說像花蒂的形狀,上像花的子房,中像花萼,下像雄花蕊。蒂在花的末端,引申為物的末端部位,如「菸蒂」,假借作「帝王」,而加草頭作「花蒂」字。另有一說以為乃像兵器,引申為擁有武力的「帝王」。戰國文字像甲骨文、金文而稍有變化。篆文從「二(古文「上」)」,「朿(ㄘˋ cì)」聲。從「二」指地位最高;「朿」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已看不出「朿」聲的形體。楷書與隸書近似。
帝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4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6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12頁【補遺】第16141頁【補編】第14867頁【後編】第1816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56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頁【崇文】第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5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3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44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6頁,第1字 |
帝字的翻译
- supreme ruler, emperor; god
- erhabenes Wesen; Kaiser (S)
- empereur, être suprême, impérialisme
帝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𠂤历间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九店
楚〔战国〕 简 港中大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龙岗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魏 石经 三体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