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的笔顺
柄的意思
柄
bǐngㄅㄧㄥˇ基本解释
①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
②器物上的把儿。刀~。勺~。
③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
④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 bǎ )~。话~。
⑤执掌。~政(执掌政权)。~国。
⑥权。国~。民~。
⑦根本:“谦,德之~也”。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2.同本义handle。
柄,柯也。(柯:斧柄。) —— 《说文》覆之南柄。 —— 《仪礼·少牢礼》有柄。 —— 《仪礼·大射礼》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柄子(方言。器物的把儿);刀柄;勺柄;曲柄(曲轴的弯曲部分)
3.权力power。
而皇上无寸柄。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权柄(所掌握的权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权);柄令(权柄;命令)
4.植物的花、叶、果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stem。如:花柄;叶柄。
5.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点、漏洞 butt。如:笑柄;话柄。
6.根本base; fundament。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 —— 《礼记·礼运》谦,德之柄也。 —— 《易·系辞下》治国家不失其柄。 —— 《国语·齐语》
7.姓。
量词
◎用于有柄之物 handle。如:一柄大刀;一柄锄头。
动词
◎执掌;掌握。同“秉”preside over; hold power; weild power。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 —— 《周礼·天官·大宰》
柄事(执掌政事);柄朝(执掌朝政)
柄
1bǐngㄅㄧㄥˇ详细解释
名
1.本指斧头的把手处,后来凡器物上可执之处都称为“柄”。
刀柄、伞柄。
2.量词。计算有柄器物的单位。
一柄锄硕、两柄大刀。
3.植物花叶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花柄、叶柄。
4.言语或行为可被人当作攻击、要挟的事情,或作为取笑的话题。
把柄、话柄、笑柄。
5.根本。
《国语•齐语》:“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6.权力。
《文选•班彪•王命论》:“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动
◎执掌、操持。
柄国、柄政。
柄
2bìngㄅㄧㄥˋ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柄
bǐngㄅㄧㄥˇ详细解释
1.本指斧头的把手,后来泛指器物上可用手握的部位。
斧柄、刀柄、伞柄、木柄。
2.言语或行为被人当作攻击、要胁或取笑的材料、话题。
把柄、话柄、笑柄。
3.植物的花、叶和枝茎相连的部位。
花柄、叶柄。
4.权力。
国柄、权柄、兵柄。
5.〈书〉根本。
谦,德之柄也(《易经‧系辞下》)、治国家不失其柄(《国语‧齐语》)。
6.量词。用于计算有柄的器物。
两柄刀、三柄斧头、一柄芭蕉扇。
7.姓。
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3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8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64頁,第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陂病切,兵去聲──一作棅。
《說文》:柯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例又,爵豆之屬亦有柄。
《禮・祭統》:尸酢,夫人執柄。
《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例又,本也。
《易・下繫》:坤爲地爲柄。
例又,權也。
《左傳・襄二十三年》:既有利權,又執民柄。
例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𠛬、德也。
例又,山名。
《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例又,通枋。詳枋字註。
例又,通秉。斗柄,《史記・天官書》作斗秉。
音又,《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音又,《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
注解
〔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柄〕字拼音是b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丙,五行属木。
〔柄〕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丙声。本义是器物的把儿。
〔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ǐng] ⑴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⑵ 器物上的把儿⑶ 量词,用于有柄物⑷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⑸ 执掌⑹ 权⑺ 根本:“谦,德之~也”。
柄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頁碼第191頁,第8字續丁孫
柄
柯也。从木丙聲。
棅
或从秉。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鄙命反頁碼第484頁,第6行,第1字述
柯也。從木丙聲。
反切………頁碼第484頁,第6行,第2字述
或從秉。
鍇注臣鍇按:《史記・天官書》斗柄字多作此。或作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陂病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052頁,第2字許惟賢第463頁,第8字
柯也。
段注柄之本義專謂斧柯。引伸爲凡柄之偁。《周禮》、《禮經》作枋。丙聲方聲同在十部也。
從木。丙聲。
段注陂病切。古音在十部。
或從秉。
段注秉聲古亦在十部也。《莊子・天道》篇。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管子・山權數》篇。此謂君棅。按古又以秉爲柄。如《左傳》國子實執齊秉。前《五行志》殺生之秉終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柄,毛傳訓「把也」,動詞。古魚陽對轉,引申為名詞,把柄是也。
白话解释
柄,斧子手把。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丙”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木、丙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丙」為插旗的磐石,故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楷書與之並同。《說文》另收有從秉聲的或體字。「秉」是成束的穀物,引申為持握的意思。「棅」可表示手握木頭,故「秉」於此乃作為示義的聲符。從木、丙聲的「柄」,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從木、秉聲的「棅」,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柄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77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89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7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43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36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36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7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18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23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9頁,第1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41頁,第1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94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128頁【補遺】第1690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85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06頁【崇文】第20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6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50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92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587頁,第13字 |
柄字的翻译
- handle, lever, knob; authority
- Berechtigung, Handgriff, Griff (S), behandeln, handeln (V)
- manche, poignée, tige, pédoncule
柄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