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字概述
〔树〕字拼音是shù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9画。
〔树〕字是左中右结构 五行属木。
〔树〕字仓颉码是DEDI 五笔是SCFY 四角号码是44900 郑码是FXDS 中文电码是2885 区位码是4287。
〔树〕字的UNICODE是6811。 十进制为26641,UTF-32:00006811,UTF-8:E6 A0 91。
〔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常用字。
〔树〕字的异体字是 樹
树的笔顺
树的意思
树樹
shùㄕㄨˋ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木,尌( shù )声。本义:栽树。
2.同本义plant trees。
树,生植之总名。 ——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宿敢不封殖此树。 —— 《左传·昭公二年》夫坚树在始。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二曰树艺。 —— 《周礼·大司徒》树之榛栗。 —— 《诗·鄘风·定之方中》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孟子·梁惠王上》
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种植plant; grow。
树,种也。 —— 《广雅》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 —— 《孟子·滕文公下》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 《孟子·滕文公上》
树萱(种植萱草);树稼(种植农作物);树植(种植);树养(种植培养)
4.竖起或建起;树立erect。
崇牙树羽。 —— 《诗·周颂·有瞽》犹有未树也。 —— 《庄子·逍遥游》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 —— 《荀子·富国》皆稽颡树颔,扶服蛾伏。 —— 《汉书·扬雄传下》树德而济同欲焉。 —— 《左传·成公二年》无易树子。 —— 《公羊传·僖公三年》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 冯”。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树炮(架炮);树建(建立,树立);树表(竖立标志);树栅(构筑栅栏);树牙(建立牙旗);树竿(竖着竹竿);树功(建立功勋);树事(建立事业);树基(建立根基);树教(建立教化);树君(立君主);树子(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
5.培植;培养cultivate; foster。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子·权修》
名词
1.树木tree。
树,木总名也。 —— 《广韵》树,木生植之总名。 —— 《说文系传》有嘉树焉,宣子誉之。 —— 《左传·昭公二年》树木方盛。 —— 《礼记·月令》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果树;松树;树科(草丛;灌木丛);树上开花(比喻好上加好);树老招风,人老招贱(树老被风吹,人老被轻视);树末(树梢);树桠(树杈子);树杪(树梢);树株(树棵);树阙(树间空隙);树簇(树木丛生);树瘢(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2.树状物 sth. resembling a tree。
铅树;脉管树;肺泡树;活树,小脑活树
3.姓。
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14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551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497頁,第30字
古文: 𡬾 、 𣕒 、 𣚤
音《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𡘋殊去聲。
《說文》:生植之總名。
《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
《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
《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例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
《論語》:邦君樹塞門。
例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
例又,獸名。
《儀禮・鄕射禮》:君國中射皮樹。〔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例又,姓也。
《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攺爲樹氏。
音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
《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
《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例又,立也。
《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例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
《榖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
例俗作𣗳,非。
注解
〔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樹〕字拼音是sh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尌。
〔樹〕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木,尌( shù )聲。本义是栽樹。
〔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ù] ⑴ 木本植物的總稱。《禮記•祭義》:“樹木以時伐焉。”⑵ 種植;栽種。《詩•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⑶ 培養;造就。參見“樹人”。⑷ 樹立;建立。《書•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⑸ 直豎。《漢書•揚雄傳下》:“皆稽類樹頷。”⑹ 門屏,照壁。《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⑺ 本榦。《廣雅•釋詁三》:“樹,本也。”⑻ 床前橫木。《方言》卷五:“牀,其杠,北燕朝鮮之間謂之樹。”⑼ 量詞。相當於“株”、“棵”。宋仇遠《糖多令》:“縱有桃花千萬樹,也不似,舊玄都。”⑽ 姓。《廣韻•遇韻》:“樹,姓。《姓苑》云:江東有之。”
树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常句切頁碼第184頁,第19字續丁孫
樹
生植之緫名。从木尌聲。
𡬾
籒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時遇反頁碼第458頁,第3行,第1字述
木生植之總名。從木尌聲。
鍇注臣鍇曰:「樹之言竪也,故《詩傳》曰:『夏后樹鼓。』《周禮》有『井樹』,謂井之周幹也。」
反切………頁碼第458頁,第4行,第1字述
籒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常句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991頁,第2字許惟賢第437頁,第7字
木生植之緫名也。
段注植,立也。假借爲尌豎字。
從木。尌聲。
段注形聲包會意。常句切。四部。
籒文。
段注籒文從豆不從豈者。豆柄直。亦有直立之義。豆與壴同在四部。爲龤聲。寸則謂手植之也。
白话解释
树,播种、培育、种植等农事的总称。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尌”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樹”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或作「」,從又(手)持木,像用手植木的樣子。甲骨文又作「」、「」,從力、聲。又從木、豆聲。力從手出,故與手義類可通;豆本為盛食的器皿,於此比擬樹木挺立的樣子。植樹挺立必用力,所以從力與從又同意。金文則作「」、「」,皆從又(手)、?聲,將「木」改作「」。㞢為艸木初生的樣子,與木同類義通。戰國秦系文字則作從寸、?聲的「」,楚系文字作從攵、聲的「」。寸、攵與手義近可通。《說文》篆文則增一「木」形,而為從木、尌聲,而收錄的古文字形,與戰國秦系文字相近,只是左上部件「㞢」和「木」的差別而已。隸書、楷書皆據篆文字形而定。在六書中,除甲骨文「」屬於異文會意外,其餘諸字皆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树」。
樹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3頁,第1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68頁,第10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6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31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7頁,第1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99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01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06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70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3頁,第2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0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4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870頁【補遺】第1686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22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81頁【崇文】第19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2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18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69頁,第9字 |
树字的翻译
- tree; plant; set up, establish
- Baum
- arbre, ériger, cultiver
树的字源字形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