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的笔顺
簿的意思
簿
1bùㄅㄨˋ基本解释
①本子,册籍。~册。~记。~籍。~录。
②古代称公文、案卷。对~公堂。
③古代的仪仗侍从。~伍。卤~(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④笏。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溥( pǔ )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2.同本义book。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 —— 《史记·张释之传》
练习薄;账簿;簿籍(财物出纳的账册);簿钞(簿牒;簿籍文书)
3.文书document。
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 —— 《论衡·谢短》
簿责(以文牍相责);簿牒(文书);簿历(履历记录);簿牍(文书)
4.指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 written confession; deposition。
簿圆(供状齐备);簿决(断案);簿讼(审理诉讼案件)
5.仪仗 guard of honour。
簿伍(仪仗侍从)
6.官名。指主簿一类官职,因负责文书簿籍,故多称簿,历朝皆有,如汉代的主簿,唐代的司簿、典簿、掌簿,亦简称簿 secterary。
簿伐,簿阀(先代官籍门阀);簿尉(主簿和县尉)
动词
◎造册登记 register。 如:簿列(谓登记入册);簿土(古代指入册的土地)
簿
2bóㄅㄛˊ基本解释
◎同“箔”,养蚕席。
详细解释
名
1.书写用的本子,或登记事物的册子。
《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
帐簿、笔记簿、作文簿、点名簿。
2.文状、状子。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簿。广曰:『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对簿公堂。
3.笏板,古代上朝所持用的手板。
《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宓以簿击颊。”
4.职官名。主簿的简称。
《明史•卷一五八•吴讷传》:“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系京师。”
动
◎清查、列册登记。
《魏书•卷二•太祖纪》:“自河已南,诸部悉平。簿其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簿
1bùㄅㄨˋ详细解释
名
1.用细竹或芦草编成的养蚕器具。
《集韵•入声•铎韵》:“簿,蚕具。”
2.帘子。
明•张自烈《正字通•竹部》:“簿,帘簿。亦作箔。”
簿
2bóㄅㄛˊ详细解释
1.书写的本子或册子。
联络簿、电话簿。
2.〈书〉文状;状子。
对簿公堂。
3.姓。
簿
bùㄅㄨˋ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3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02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62頁,第30字
音《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𡘋音部──籍也。
《孟子》:先簿正祭器。
《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
《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註〕師古曰:簿,計簿也。
例又,笏也。〈蜀志〉:秦密見太守,以簿擊頰。〔註〕簿,手版也。
例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
《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簿者,鹵簿。又,百官皆有鹵簿,各分差等。
《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廹溝中。
例又,主簿,官名。
《漢官儀》:主簿,主縣之簿書。
例又,領也。
《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音又,《集韻》:伯各切,音博──迫也。
音又,《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正韻》:弼角切,𡘋音薄──蠶具。或作𥴮。
例又,同「箔」,簾也。
音又,《類篇》:弼碧切──壁柱。
注解
〔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ù、bó,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溥,五行属水。
〔簿〕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溥( pǔ )声。本义是登记事物的册子。
〔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ù] ⑴ 本子,册籍⑵ 古代称公文、案卷⑶ 古代的仪仗侍从⑷ 笏。㈡ [bó] ⑴ 同“箔”,养蚕席。
簿字的翻译
- register, account book, notebook
- Heft (S), Register (S)
- cahier, registre, carnet, calepin
簿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