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若无人
旁若无人的意思
旁:旁边;若;好像。
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
辨析:“旁若无人”和“目中无人”;都表示高傲。但“旁若无人”还有态度从容自然的意思。
歇后语: 头顶上长眼睛 —— 旁若无人
谜语: 1. 傲 (谜底:旁若无人)
2. 你 (谜底:旁若无人)
3. 僖 (谜底:旁若无人)
4. 位 (谜底:旁若无人)
5. 则 (谜底:旁若无人)
故事: 战国后期,卫国人庆卿(荆轲)到处游说六国抗秦,遭到赵国的轻视,就去燕国,结识了乐师高渐离,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兴时,旁若无人。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见下,劝说荆轲去刺杀秦王,他们都没有成功。
旁若无人的详细解释
【释义】
对身旁的人视若无睹,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语出《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后亦用“旁若无人”形容态度高傲。△“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典源】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1]嗜酒,日与狗屠及[2]饮于[3]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4],荆轲[5]而歌于市中,相乐也,[6]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注解
[1]荆轲:?∼公元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燕王喜二十八年,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欲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2]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生卒年不详。善击筑。助荆轲刺秦王,事败,隐姓埋名。后被发觉,秦王唯瞎其目。后为秦王击筑,趁机置铅块于筑中,扑击秦王,不中,被杀。
[3]燕: 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4]筑:古代弦乐器,形状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传。
[5]和:音hè,应和。
[6]已而:过了不久。
【典故】
荆轲,战国卫国人,好读书击剑。他在卫国不被重用,于是到处游历。荆轲到了燕国后,跟燕国一个杀狗的,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交好。荆轲好喝酒,天天和杀狗的屠夫及高渐离一起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有点醉意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著歌,彼此非常快乐,但是一会儿又相对著哭起来,两个人又唱又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荆轲虽爱喝酒,但他的为人,却是沉著深密,喜欢读书,他在各国游历,都和贤豪长者们结交。他到了燕国,燕国的处士田光先生,也很客气地接待他,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后来在燕王喜二十八年,荆轲带著夹有匕首的地图和秦将樊於期的首级入秦,行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后来《史记・刺客列传》原文的“旁若无人”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亦可形容态度高傲。
【书证】
- 01.《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源)
- 02.《聊斋志异・卷一一・司训》:“凡同人咸集时,皆默不语;迟坐片时,不觉五官俱动,笑啼并作,旁若无人焉者。若闻人笑声,顿止。”
- 03.《镜花缘》第一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用法】
㈠
语义形容说话举动毫无顾忌。
类别用在“毫无畏忌”的表述上。
例句
①门一打开就看他走了进来,昂首阔步,旁若无人。
②纵然取笑声不断,她仍然挺著腰杆往前走,旁若无人。
③整桌人尚未动筷子,而只有他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喝起来。
④这对年轻人在大庭广众,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还真开放。
⑤也不管大家是否听得懂,他们旁若无人地用家乡话聊起来了。
⑥屋子里这么吵,他竟然还敢在那里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令人生烦。
⑦等我开口唱出来的时候,原来的紧张感觉全然不见了。我旁若无人地高展歌喉,尽情表演。
㈡
语义形容态度高傲。
类别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
例句
①刚刚开会时,他旁若无人的狂妄态度令人反感。
②他这种旁若无人、一意孤行的态度,终于把大家给激怒了。
旁若无人的翻译
- as if no one was about
- 傍若無人(ぼうじゃくぶじん)
- держáться высокомерно